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VIP免费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_第1页
1/23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_第2页
2/23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_第3页
3/23
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综合思维)2.结合案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树立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地协调的发展观。(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某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结合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图,回答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1(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疑难辨析】植被茂密,有机质制造多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定多吗?提示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虽然绿色植物茂密,制造的有机质多,但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且降水的淋溶作用强,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①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2)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是什么?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例1】(2017·全国卷Ⅲ,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2(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①一般情况下,影响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盐、光照、水温,且呈正相关。②不同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数量的主导因素不同。③图示长江口海域某年夏季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状况。该季节长江入海径流量大,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堆积,泥沙中营养盐物质丰富,因此水体中含沙量与营养盐自西向东逐渐增加;太阳辐射与洋流流向自西向东变化不大。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3答案(1)D(2)C(3)A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气候,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气候,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