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细胞内的酶和ATP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促使H2O2分解,它们不但供给H2O2能量,而且降低了H2O2分解反应的活化能。(P80正文上部)(×)2.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又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P83右边学科交叉)(√)3.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酸本身也可以作为无机催化剂催化淀粉的水解。(P84实验)(√)4.图5-3,5-4中,只有低温时曲线和横轴不相交,即酶的结构未改变,只是活性降低而已。(P85图)(√)5.酶为生活添姿彩(1)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而抗菌消炎,常与抗生素复合使用。(√)(2)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过的,稳定性更强。(P87科学·技术·社会)(√)6.(1)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P88相关信息)(√)(2)细胞中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P88正文)(×)7.放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P89正文下部)(×)8.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1分子ATP水解所释放能量的94倍。(P90思考与讨论)(√)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考点突破固考基]1.区分酶的3个不同点、5个相同点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作用场所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内外均可生理功能催化作用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同的性质①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②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2.把握与酶有关的三类曲线(据图填空)(1)酶的作用原理曲线①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2)酶特性的相关曲线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相关曲线①分析图1和图2:温度或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②分析图3: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酶浓度。3.关注“两类”实验设计(1)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淀粉或蔗糖+淀粉酶→应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物,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①实验室使用的α淀粉酶最适温度为60_℃。②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温度是干扰条件。③实验步骤不能颠倒,否则会使实验出现较大误差。4.记牢ATP的结构与能量转换(填图)5.记清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六种结构(填表)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6.辨析“四种”化合物结构中的“A”(1)ATP:“A”为腺苷。(2)DNA:“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RNA:“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4)核苷酸:“A”为腺嘌呤。[题组集训提考能]题组一高考对点练明考向类型1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1.[2017·全国卷Ⅱ,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所以也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既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也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和pH,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仍然有催化活性,B错误;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