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联系示意图分析、理解构造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综合思维)2.举例说明板块运动的特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综合思维)3.结合材料分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人地协调观)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地质构造的含义:岩层的变形和变位。2.常见类型(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②褶皱基本形态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地貌一般发育为山岭,但常被侵蚀成谷地(如右上图中字母A处所示)。b.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地貌一般发育为谷地,但因耐侵蚀反而成山岭(如右上图中字母B处所示)。(2)断层①含义: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②对地貌影响[轻巧记忆]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2.板块运动3.对地貌的影响(1)板块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1(2)板块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原因:2.主要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2)线路选择:多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线路设计: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3.注意事项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1)褶皱山的形成反映的是地壳运动中的垂直运动。()(2)华山是典型的块状山。()(3)火山喷发是岩浆活动的具体体现。()(4)山区中原材料丰富,人烟稀少,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平原。()(5)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其原因是()A.减缓坡度B.保护植被C.缩短路程D.减少成本提示:(1)×褶皱山是地壳中的岩层水平挤压而成的。(2)√华山是由于断层活动而形成的块状山。(3)√岩浆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沿裂隙点状喷发,形成火山。(4)×山区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交通运输建设成本大于平原。(5)A[将公路修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降低坡度。]地质构造与地貌“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20世纪6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无数人记住了山西,记住了汾河。问题1(区域认知)太行山是我国哪两大地形区的分界线?提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问题2(综合思维)山西的汾河谷地属于哪种地质构造形成的?提示:汾河谷地属于断层下陷而形成的。[归纳提升]1.常见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特征岩层形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2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