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环境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教学内容《地势和地形》包括中国地势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熟悉不同走向的山脉,并理解重要山脉起到的“骨架”作用。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C、指导学生从地图中总结出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D、通过地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以及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此教学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的。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4、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特征(2)复杂多样的地形(3)山脉的走向5、教学难点:(1)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2)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突破方法)因为学生年龄偏小,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对所经历现象跟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相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来。(依据:新课标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二、说教法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说学情、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依据新课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综合分析法:依据新课标基本理念3改变地理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地势特征”视屏,让学生从视觉入手,对地形有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势和地形。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很自然的导入新课。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1)讲述《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时,先让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颜色,说出各种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学生答略)然后结合课本22页中的2.2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完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