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编号:10课题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2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气候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重点难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教具投影仪学法教法分析读图、观察对比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我国东西干湿地区划分依据干湿地区分界线四类干湿地区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东西干湿的差异思考回答激起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欲望。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编号:10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东西干湿的差异1.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投影]《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提问]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师生共同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2.干湿地区⑴划分的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下面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干湿地区组织学生讨论: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讲解]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⑴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湿润地区⑵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半湿润地区⑶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干旱地区⑷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半干旱地区⑵干湿地区[投影]《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提问:1我国可分为哪几个干湿地区?2什么干湿地区的面积最大?3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解线大至相当于哪条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解线?通过什么山脉和河流?列表不同干湿地区的降水特点、植被和主要分布地区3不同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植被列表不同干湿地区的降水特点、植被和主要分布地区读图,观察判断:1000ml800ml400ml200ml等各经过哪些地形区?哪些省级行政区?实际应用:找学生说一说我们当地降水的特点阅读:35页小资料,记住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阅读:35页小资料,记住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理解读图相互讨论,选代表发言完成37页活动题,说明不同干湿地区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不同干湿地区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来源:学#科#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填表环节三:展示构建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编号:10课题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赵立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成因。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2.培养学生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重点难点我国冬夏季风特点及成因冬夏季风的特点及成因,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教具投影仪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明白了我国的降水不仅有南北差异,也有东西差异,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我国四类干湿的划分依据和分布,懂得不同的干湿地区对人们有不同的影响。回忆理解愉快地结束本课教学。环节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教后反思学法教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两类季风:冬季风、夏季风的特点及成因季风气候显著两大区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四种灾害性天气气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