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众数》教案一、教与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初步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联系与区别,能初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3、体会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知道合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与学重点难点:重点:会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难点:体会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知道合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与学方法:探究与自学教学法四、教与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某校为学生定做校服,从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同学,对1-5号校服进行试穿,这些同学选用的型号分别是1,1,1,2,2,2,2,3,3,3,3,3,3,3,3,4,4,4,5,5观察上面的数据,哪种型号的选用的多?(由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节的课题。)(二)、探究新知:1、问题导读:现在农村的经济发展很快,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下面有两位村长对本村农民的收入作了一个调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张村和李村两个村长汇报本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情况:张村村长说:我们统计了10户人家,这10户人家的平均年收入是42460元。李村村长说:我们也统计了10户人家,10户人家的平均年收入是45000元。看来咱们村的村民收入可要比你们村好啊!⑴同学们,你们认为情况会不会像李村长说的那样呢?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两个村统计10户人家的收入情况。张村10户人家年收入统计表李村10户人家年收入统计表个性化设计:情境导入请你当厂长某鞋厂生产销售了一批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计算30双女鞋尺寸的平均数、中位数从实际出发,请回答这两种统计特征量对指导本厂的生产是否有实际意义?⑶首先看一下张村10户人家的年收入情况,你们觉得张村村长用平均数来表示这10户人家年收入的总体情况好不好?为什么?那么李村呢?从平均数上看是要比张村好。实际情况呢?造成平均数比较高的原因是什么?你们觉得用平均数45000元来表示这10户人家年收入的总体情况合理不合理?⑷那么你们觉得用哪个数来表示李村这10户人家的年收入整体情况比较好?为什么?⑸像这样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众数)知道“众”是什么意思吗?(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众数的概念,即:2、合作交流: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众数的现实意义。户别12345678910年收入(元)43600434004290042500430004160045800417004200043500户别12345678910年收入(元)135000350003500035000350003500035000350003500035000(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逐步揭示本节新知识的本质及实际意义。)3、精讲点拨:例1某校合唱团共50名学生中,他们的年龄如下表所示,球合唱团成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年龄/岁12131415人数/人520241例2一家鞋店为了了解初中男生穿鞋的鞋号,从在校生中随机抽取了60名男生,对他们所穿的鞋的鞋号进行了调查,统计如下表:尺码/厘米23.52424.52525.52626.5人数/人278161872这60名学生所穿的鞋号是一组数据,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什么?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分析:一般来讲,鞋店比较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量最大,也就是关心卖出的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众数,60双男鞋的尺码组成一个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可以找出样本数据的众数,进而可以估计这家鞋店销售哪种尺码的鞋最多。(首先对学生小组交流情况进行评析,重点讲解众数的现实意义。)(三)、学以致用:1、巩固新知:找出下面每组数据的众数。(1)2,5,2,4,2,2,10,14,6,7,2,8,12,9,3,个性化设计:自主学习(一)1.自学内容:课本P107--108第3自然段2.自学时间:3分钟3.自学要求:(1)了解众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同桌交流讨论:一组数据中一定会有众数吗?(2)70,66,70,80,70,50,70,70,30,70,50,32,13,60,50,70(3)3.5,4.2,2.1,3.5,4.7,4.2,3.5,4.0,4.2,3.1(4)61,52,47,100,96,18,24,33,9,852、能力提升:(1)、下面的扇形图描述了某种运动服的S号、M号、L号、XL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