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乡十三中谭胜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以及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明白纸币和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懂得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能运用纸币的相关知识判断和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知识的自行归纳和整理,体验和摸索阅读自学的有效方法;积极思考,尝试通过逻辑推导而创新知识、化解疑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人民币,懂得珍惜和爱护人民币,形成对人民币的正确态度。【重点难点】本框重点:纸币的的含义;通货膨胀的含义以及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和一般表现。本框难点:纸币的本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网络提纲】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有关纸币的基本知识2.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①决定流通中实需货币量的因素②流通中实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3.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原因和影响4.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货币【要点阐释】1.纸币的含义和本质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的本质就是货币符号。纸币作为一种货币符号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它不能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纸币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强调的只是货币在商品买卖中的媒介作用,所注重的是货币的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因此它们可以由纸币来代替执行。随着货币的发展,某些信用度高,购买力比较稳定的纸币也开始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2.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产生以使商品交换变得更为顺畅。但纸币只是一种货币符号,它本身没有价值,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无论发行多少纸币,都只能代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货币。因此,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的现象,形成通货膨胀。要想保持币值的稳定,就必须根据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来发行纸币。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待售的商品量;二是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这里所说的货币流流通速度,就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资金的周转次数。假设某百货公司计划在一年内做成2亿元生意,如果年初进货到年终卖出去收回货币,资金只周转了1次,那么要做成2亿元生意就需要有2亿元。如果年初进货到年中卖出去以收回货币,然后用心爱心专心再用收回的货币进货,至年末卖出将货币收回,资金周转2次,此时要做2亿元生意就只需要1亿元。以此类推,若一年内让资金周转4次,那么要做成2亿元生意就只需5000万了。可见货币流通速度同流通中的实需货币量成反比。3.通货膨胀的含义、原因及影响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这一定义中可看出,通货膨胀的根源是纸币的发行量过多,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只是一种货币符号,它作为货币符号,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国家无论发行多少纸币,都只能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因此一种纸币要想保证它的购买力,就必须使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保持一致。如果它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那么它的购买力就会降低,即贬值,从而形成通货膨胀。需要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必然伴有物价上涨现象,但物价上涨并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如局部范围内由于某些商品一时供不应求而导致的物价上涨就不能视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引起经济动荡和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一旦出现通货膨胀时,国家就会通过宏观调控进行抑制。4.货币与纸币的区别与联系两者的区别主要有:①含义与属性不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身具有价值;而纸币则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其本身无价值。②产生的过程和条件不同。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条件下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而纸币则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派驻生出来的。③职能不同。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