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外力因素与地表形态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1.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水平1-4]1.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常见地貌[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水平3-4]2.1说出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综合思维]2.2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外力作用及其主要表现形式1.能量来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2.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及其之间的关系1[易误辨析]1.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何区别?提示矿物和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发生的机械碎裂和化学分解过程称为风化,风化是岩石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虽然有个“风”,但它与风并无关系。风力作用包括风蚀、搬运、沉积等,大多指风的物理能量的表现。(1)外力作用只塑造地貌而不能形成地质构造。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是一连续的过程,其作用规律如下:(2)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易误辨析]2.冻融作用与冰川作用有何区别?提示冰川地貌和冻融地貌是两种地貌类型。冰川地貌是在有冰川或曾经有冰川的地方,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冻融地貌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形成的地貌。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1.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流沉积地貌2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类型形成过程冲(洪)积平原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冲(洪)积扇。多个冲(洪)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下蚀作用减弱,凸岸沉积形成水下沉积体,沉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作用形成三角洲[易误辨析]3.冲积扇与洪积扇都是流水在谷口沉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两者发育形成的气候条件有何差别?提示在湿润、半湿润区的谷口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干旱、半干旱区的谷口常形成洪积扇。2.喀斯特地貌(1)发育过程3(2)主要地貌类型类型地貌景观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易误辨析]4.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吗?为什么?提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主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文条件及生物条件较差,故喀斯特地貌发育很不充分。3.风成地貌(1)形成过程(2)主要地貌类型类型形成过程作用结果风蚀地貌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沙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风积地貌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风积地貌沉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沉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4.海岸地貌(1)形成过程(2)主要地貌类型4类型地貌景观分布地区侵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等海洋及滨海地带沉积地貌形成沙滩、贝壳堤等海岸地貌5.冰川地貌(1)形成过程(2)主要地貌类型类型地貌景观分布地区侵蚀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等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沉积地貌冰碛湖、冰碛丘陵等[易误辨析]5.沉积作用都遵循“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这一规律吗?提示流水、风力、波浪沉积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不遵循这个规律,表现为杂乱沉积。考点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例1】(2014·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