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实例成土母质(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土壤粗细状况)关系密切;(2)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气候(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2)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2)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3)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4)不同的植被类型,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1溶作用强,故呈酸性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1)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2)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金句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会在下游河道淤积,造成下游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泥沙淤积又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影响地表水系的演化,还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在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下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实例分析(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例如:(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例如:2(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3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我国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湖泊多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2018·4月浙江选考)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完成第1题。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答案B(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2~3题。42.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