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一、重点难点重点: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难点: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自学阅读法与辩论法相结合,教材设计先阐述论证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而只能采用多党合作制。逻辑关系十分清晰,课前可布置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思考,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分成正反双方辩论能否采用多党合作制。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由教师评判、引导学生辩证思维,充分肯定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更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事例导入法可列举事实说明我国的政党制度推动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如西部大开发、政协提案、国家大政方针的出台等,极其自然地说明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从而顺利导入正课教学。2.直接导入法通过复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各居于什么地位,以及二者的关系,直接说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在长期的实践中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从而直接导入本课。主体内容教学1.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首先,要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党的十三大曾明确指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个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显示了优越性。组织学生阅读,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什么会有这种推动作用呢?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回答教材第92页的“议一议”,处理好这个题目,有利于学生理解起推动作用的原因。必须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多党合作、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党和政府集思广益,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此,可结合十六大精神,搞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专题讲座。(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注意“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任务,各党派密切合作正在于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师生齐阅读教材92~93页相关材料,由学生分别列出民主党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做出的工作认识其促进作用。(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可以强调一点,就是民主党派在统一大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93页找出其中的原因,搞清楚究竟“特殊”在哪里?这个特殊的作用,也得到了实践的证明,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实践证明,多党合作的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既然我国存在多个党派,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呢?用心爱心专心教师可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这个问题,也可以组织辩论会,题目可以是: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正方)与中国能够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反方)。注意,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课堂辩论,都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搜集材料。因为这个问题非常严肃,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政治倾向问题,帮助学生辨明是非,端正立场。要让学生深刻理解。2.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主张在中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