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政专题第六讲又快又好转到又好双快教案【背景材料】2006年12月5日到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看似仅仅两个词汇次序的变化,其实有着相当的深意。“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不仅是2007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也将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涉及考点:经济常识: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总量平衡,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促进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成为2007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在宏观经济政策上,2007年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经济发展要实现“又好又快”,将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2、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总量如今已跃上世界第四的新台阶。实现“十一五”规划经济发展目标,只需保持7.5%的年均增速,但要完成节能降耗减排指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确处理数量、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成为200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突出“三个协调”强调“好”在“快”前:在中国经济将实现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之际,处理好增长的质“好”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将会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3、“又好又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但在一片大好形势之下,但在“快”字的背后,诸多平衡也被迅速打破。在国内,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交织在一起,还在困扰着中国。环境、污染、能源、农业等薄弱环节成了软肋。愈益影响全局、制约长远;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为了一个“快”字,生态环境不惜被污染,土地资源不惜被浪费,农民利益不惜被侵蚀,长远利益不惜被抛弃。这显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就要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群众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实惠。4、市场经济是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又好又快”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发展中以“好”来统领“快”,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质量好、效益高、消耗低、环保优的发展,才能使“快”具有值得追求的实质意义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正面效应;反之,不“好”的快速发展,则是一种资源的低效配置甚至错误配置,会加大浪费而得不偿失、难以为继,应当努力避免。哲学常识:1、人们的认识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用心爱心专心117号编辑1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个词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