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1课四大地理区域(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在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说出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2.在中国东部南北方地区图上,能够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举例说明学习区域地理的常用方法(综合法、比较法)。(难点)【学习重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界线及划分依据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归纳、综合法。【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与交流[多媒体情境导入]:展示西北沙漠、东北的林海雪原、青藏的牧场、南方的水田图片。[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祖国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地理景观也就有所不同。[教师点拨]:P2课本上四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请同学学生观看不同区域的地理景观图片。第一幅景观是沙漠,分布在我国的西北。第二幅景观是林海雪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第三幅景观是高寒牧场,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第四幅景观是水田,分布在我国的南方通过观看不同区域的地理景观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进行区域划分的必要。通过图片观看和区域名称的填写,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区域地理位置的落实。你能说出这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地理景观的分布及差异吗?观察与发现学习借鉴比较与探究们对照P3地图,在四幅景观图片上填写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新授:(板书)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多媒体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教师讲述]: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不同,将我国分成四大地理区域,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诊断提问]: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2.我们的家乡枣庄市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枣庄市属于北方地区)[学法指导]:同学们简单的画个“十字”型或手写体“X”型,在空白处写上①.②.③.④,用来记忆四大地理区域。在两条线上标注A.B.C作为区域分地区。学生在P2课本填写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学生观看地图,在课本上标注ABC三条界线并描画一遍,观察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学生活动:1.界线A是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在图上这里有山脉(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方,也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所以界线A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因素。2.界线B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在图上这里有山脉河流(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是我国一月℃等温线,也是年等降水量毫米线穿过的地方。所以界线B划分的依据是因素。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C。是青藏高原的边界。主要是山脉和山脉。划分的依据是因素。4.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C。是青藏高原的边界。主要是山脉。划分的依据是因素。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实际描画,进一步落实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圈、点勾、画的学习习惯。结合简单绘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比较与探究界线,在线上填写出主要的山脉并分析各自的划分依据。[启发式讲述]:同学们刚才描绘的界线A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的北段,这里是什么山?(大兴安岭)其实这条界线是由五个山脉组成的,你还能记得吗?(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五个山脉是夏季风所能影响的最远地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界线A的确定依据是?(夏季风能否影响)[启发式讲述]:界线B是秦岭——淮河一线,它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还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这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脉两侧气候有显著的不同。由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