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实验科学探究金属腐蚀的本质及其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主要类型,能正确书写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2.认识金属腐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树立防止金属腐蚀的意识,熟知金属腐蚀常用的防护方法。一、金属的腐蚀1.金属腐蚀(1)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损耗的现象。(2)由于与金属接触的气体或液体物质不同,发生腐蚀的情况也不同,发生腐蚀的情况也不同,一般金属腐蚀可分为两类:①化学腐蚀:金属与其表面接触的一些物质(如O2、Cl2、SO2等)直接反应而引起的腐蚀。温度对化学腐蚀的影响很大。②电化学腐蚀:当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由于条件不同,钢铁腐蚀可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两种类型。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示意图钢铁的析氢腐蚀示意图钢铁的吸氧腐蚀示意图水膜环境在酸性环境中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负极反应Fe-2e-===Fe2+2Fe-4e-===2Fe2+正极反应2H++2e-===H2↑O2+4e-+2H2O===4OH-总反应Fe+2H+===Fe2++H2↑2Fe+O2+2H2O===2Fe(OH)24Fe(OH)2+O2+2H2O===4Fe(OH)3联系吸氧腐蚀更普遍微点拨:(1)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往往同时发生,只是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速率也大得多危害更大。(2)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取决于金属表面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实际情况中以吸氧腐蚀为主。(3)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时,负极都是铁,失电子生成Fe2+,而非Fe3+。3.实验探究[实验4-3](1)实验1:将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下图所示的具支试管中。几分钟后,观察导管中水柱的变化。现象及原因:实验1中导管中的水柱上升,铁钉生锈。说明该过程铁钉被腐蚀。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2)实验2: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两颗锌粒和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现象。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1~2滴硫酸铜溶液,再观察现象。现象及原因:开始时试管中均有无色气体产生,滴加硫酸铜溶液后产生气体的速率明显加快。原因是锌置换出铜后构成了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腐蚀速率加快。二、金属的防护1.改变金属材料的组成:在金属中添加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成性能优异的合金。例如,把铬、镍等加入普通钢中制成不锈钢产品。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在金属表面覆盖致密的保护层,将金属制品与周围物质隔开。(1)在钢铁表面涂矿物性油脂、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物质。(2)用电镀的方法,在钢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被腐蚀的金属,如锌、锡、铬、镍等。(3)工业上常利用一些溶液的氧化作用,在机器零件、精密仪器、枪炮等钢铁制件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黑色的四氧化三铁薄膜。(4)利用阳极氧化处理铝制品的表面,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5)采用离子注入、表面渗镀等方式在金属表面可以形成稳定的钝化膜。3.电化学保护法(1)牺牲阳极法①应用原电池原理,让被保护金属做正极,一种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做负极,用导线相连。牺牲阳极法示意图②[实验4-4]实验验证实验1已知Fe2+与[Fe(CN)6]3-反应生成带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3Fe2++2[Fe(CN)6]3-===Fe3[Fe(CN)6]2↓。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往Fe电极区滴入2滴黄色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实验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Fe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但往Fe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不显特征蓝色有关反应Zn电极:Zn-2e-===Zn2+Fe电极:2H++2e-===H2↑实验结论Zn、Fe和经过酸化的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铁被保护未被腐蚀实验2将1g琼脂加入250mL烧杯中,再加入50mL饱和食盐水和150mL水。搅拌、加热煮沸,使琼脂溶解。稍冷后,趁热把琼脂溶液分别倒入两个培养皿中,各滴入5~6滴酚酞溶液和K3[Fe(CN)6]溶液,混合均匀。取两个2~3cm的铁钉,用砂纸擦光。如图(a)所示,将裹有锌皮的铁钉放入上述的一个培养皿中;如图(b)所示,将缠有铜丝的铁钉放入另一个培养皿中。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a)(b)牺牲阳极法实验实验现象:a中溶液变红色,b中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铜丝附近溶液变红色。(2)外加电流法外加电流法把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