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导学案(2课时)一【学习目标】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3、感受前3幅图画,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多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过程】活动一、自主先学1、根据课前预习,积累本课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朗润()黄晕()婉转()披蓑()抖擞()酝酿()2、朱自清,字,代表作品如散文《》《》等。3、本文描写了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的之情。活动二、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对春的盼望和兴奋喜悦心情。第二部分:(2-7)分写——绘春。全面细致地描绘出、、、、、、六幅图画。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的、、的特点。(二)、具体探究赏析第2、3、4自然段。1、“春醒图”描绘了那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春草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草?春草有什么特点?3、“春花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花?春花有什么特点?活动三、当堂检测(共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每字1分,共9分)yùnniàng()dǒusǒu()黄yùn()liáo()亮hōng()托朗rùn()wǎn()转2、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依次描绘了六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末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9分)3、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4、找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和“钻”这些词用的好,好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也有虚写。其中虚写的句子是(2分)。课后反思:二【学习目标】1、感受后3幅图画,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多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过程】活动一、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活动二、合作探究1、“春风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风?春风有什么特点?2、“春雨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3、“迎春图”主要突出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4、“颂春”部分作者分别把春天比喻什么?突出春的什么特点?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活动三、质疑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古诗句?请背诵并收集整理。活动四、当堂检测(共30分)1、分别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感官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8分)(1)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4)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2、找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