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祖国神圣的领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晋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台湾—祖国的神圣的领土》第一课时,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本节内容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这就是本节内容教学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新疆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香港和澳门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够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以及周围的海域。2.通过读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3.联系地形和气候的相关知识,说出台湾为什么是我国的宝岛。【过程与方法】1.学生读图,教师提出读图要求,指导读图的方法,读出台湾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图、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物产分布图,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尽早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本节课的难点是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涉及到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片展示的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