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公输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墨子及《墨子》一书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运用排比、比喻及诱导的说理方式。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了解墨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理解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有力量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硕果累累的先秦科技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为我国古代文明增添了光彩。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影响较大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导语设计2: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尤其是那些非正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更是无尽的痛苦。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能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古人,看看他的非凡表现。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①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②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④公输盘诎(通“屈”,理屈)。(2)古今异义词:①行十日十夜至于郢到达②愿借子杀之您③舍其文轩彩饰④虽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虽然如此⑤吾之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⑥(3)词类活用:①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②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用作名词,巧妙的方式)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守卫、抵挡)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作动词,入侵)⑤不能绝也(形容词用作动词,杀尽)(4)一词多义:子:①子墨子闻之先生②愿借子杀之您说:①公输盘不说(yuè)通“悦”,高兴②请说之陈述、解说已:①胡不已乎停止②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类:①不可谓知类(事理)②为与此同类(类)然:①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②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见:①胡不见我于王引见②于是见公输盘召见虽:①虽然即使这样②虽杀臣即使为:①替。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②语气词。夫子何命焉为?③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④作为。子墨子解带为城⑤是。必为有窃疾矣之:①助词,的。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②代词,这。请说之③提宾的标志,不译。宋何罪之有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以:①用来。将以攻宋②认为臣以王吏之攻宋也2作者名片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相传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3背景追溯这篇文章的背景可以从文章第一句话看出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当时楚大宋小,楚强宋弱,而且楚攻宋之心蓄谋已久,要想制止这场战争的发生,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然而墨子对战争的性质看得很清楚,他能明确指出楚攻宋之不义,因而他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以实际行动去制止战争的发生。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2教师解说重点词句。3理清思路,感知大意。(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解说: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内容、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交流点拨】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2)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交流点拨】①以“见”字一线穿珠。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1~12)(13~16)(17~2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②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二)深层理解1墨子是怎样说服楚王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