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杂诗》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杂诗》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2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杂诗》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2
杂诗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情分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具备了初步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较差,学习较为困难。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准诗句,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介绍古诗分类活动2【讲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简介王维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2.教师范读此诗。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读顺古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2.集体正音。重点提示:“应、绮”的读音。3.同座相互检查读诗情况。4.小组比赛读诗。声音响亮,不乱喊乱叫;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活动4【活动】读懂诗句,诵读古诗1.说说诗句的意思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表达了离家游子见到故乡来人时的欣喜之情和急于了解故乡消息的殷切乡思3.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寒梅”不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而是成为一个寄寓着浓郁乡情的意象,诗人将思乡的情感寄托在“梅花”这一意象上。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杂诗》写了游子对故乡来人的询问,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6.指名背诵这首诗。活动5【活动】扩展阅读1、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2、背诵王维的古诗。活动6【作业】《夜雨寄北》预习题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妻子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4、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杂诗》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