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②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能力目标:③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④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情感目标:⑤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1、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2、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方法(类型)①自主阅读,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把生活感受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②质疑法,合作讨论法,提问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③练习法: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思维表达能力。教具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展示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2)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看过高尔基的哪些作品?学生准备书本,听讲,思考。二、布置预习(1)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重点词的读音和词义。(2)收集与高尔基有关资料,以备交流。(3)海燕活动的整体场景是哪?海燕活动场景发生哪些变化?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画出具体句子并分析。(4)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5)本文中借海燕形象赞美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这种是什么手法?文中还有许多事物,是否也具有象征意义?(此题预习时不出示)(6)本文主要塑造了海燕形象,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企鹅?(7)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说明看法(可以从修辞,表达效果,营造意境等几个角度分析)。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独立完成后,准备讨论学习三、听读课文示范性朗读提示学生注意在听读过程中作好标记学生听读课文,标画字音、重点语句。四、解决生字,整体感知课文(老师介绍并对学生答案补充)1、了解鲁迅及其对他的评价: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他出生于木工家庭,四岁丧父,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备尝了人间的苦难,亲眼目睹了俄国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这篇文章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板书文题、作者)2、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高傲ào)呻吟(yín)翡翠(fěi)胆怯(qiè)掠起(1üè)困乏(fá)蜿蜒(wānyán)4、解释下列词语。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困乏:疲乏。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5、朗读,整体感知课文。(1)海燕活动的整体场景是哪?海燕活动场景发生哪些变化?在这几个不同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