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3.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2.运用引导、讨论等方法,体会文章中生动鲜明的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难点:体会细节描写对描写人物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朗读软件、音乐文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有没有喝过酒?学生:喝过。你们都喝过些什么酒?学生:啤酒、白酒、米酒。说到米酒,你知道怎样做米酒吗?学生答。每到夏天,妈妈就要准备做米酒了。(课件展示,学生读)这米酒酸甜爽口,香味扑鼻,每到过年我们都可以喝上热腾腾的米酒,这酒就是我们陕北人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了,也许出门在外久了,最渴望喝上母亲家酿的米酒。那么作为浙江人的著名作家琦君,过春节时喝什么家酿的酒呢?生答:春酒。师:那谁来说说“春酒”怎样做的呢?和米酒做法一样吗?学生结合课本有关语句回答。二、作者琦君课件展示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她的作品《春酒》。(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问题,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整体感知课文。(限时5分钟)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记叙了那些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播放《思乡曲》)1、你在读课文时,有读不准的字音吗?生:学生说自己读不准的字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轮流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字音。2、请同学们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生:文章主要写的是喝春酒和喝会酒这两件事。(板书)喝春酒喝会酒生: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板书)思乡3、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学生结合最后两段回答。(引导点拨,讨论)4、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如法炮制八宝酒呢?为什么没有了道地的家乡味呢?关键词:母亲家乡人情板书:春酒,家乡的味道四、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尽情地陶醉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之中!1、问题:在作者的回忆中,共写到几个人物?板书: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2、问题:文中的人物是通过许多很有情趣的描写来体现的,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词语,并谈谈理由。(学生先自读,找出对人物描写的语句或词语,思考,还可以前后左右交流一下)(限时5分钟)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你喜欢的语句或词语,在你心中也一定有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我”:调皮可爱天真幼稚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慈爱善良阿标(巴结)热心淳朴乐于助人乡邻邀喝春酒请喝会酒酬谢淳朴热情,邻里和睦亲密板书:童年的快乐愉悦人情美3、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人物形象,把事情写得那么富有情趣,你知道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吗?生:细节描写。师:(点击大屏幕:细节描写的内容)齐读细节描写的内容“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师: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种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五、理解主题1、你觉得课文中真正能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什么?风俗美(喝春酒喝会酒)人情美(家庭亲情邻里乡情)美好快乐的童年2、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游子殷殷思乡之情板书:怀旧思乡3、配乐齐读后六段或后两段(时间允许的话)六、拓展延伸琦君以温柔醇厚的情怀,细腻温婉的笔致,构造了一幅幅充满浓浓乡情的生活画卷,畅饮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