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母交朋友一、本课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能力;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2.本课安排的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亲子交往之中,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个学生面对的个性问题。代沟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家庭矛盾处理得好,学生会有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家庭关系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新闻媒体披露了多起家庭悲剧:浙江金华一名叫徐力的高中学生将母亲杀害;2001年4月,湖南衡阳一名初三学生毒倒全家;7月15日,又发生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为“自由”毒死父母的犯罪案件,犯罪情节令人发指,犯罪动因是中考成绩未上重点高中录取线,害怕父母责骂,于是两人竟决定将父母毒死;河北曾发生一起初中学生在同学的协助下趁母亲熟睡时用绳子勒死母亲的案件,其直接起因是母亲阻止他成天去电子游戏室玩耍。此外,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也在各地频繁发生。因此,从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家庭矛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冲突,是必要的。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要学会与人交往,这是他们立足社会的基本功,而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练习交往的第一课堂。所以,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求安排这一教育内容。(2)课标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中“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课标“活动建议”中“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的内容,是本课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二、本课内容结构及整体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结构本课由引言和两框构成。引言由一副对联说起。这副对联的上联是“进门前,请脱去烦恼”,下联是“回家后,要带来欢乐”。其用意在于说明:“只有去掉烦恼,增加快乐,家才温馨。家是感情的银行,你把欢乐存进去,回报的是更多的欢乐;把烦恼存进去,得到的是更多的烦恼。”然后引出“走近父母,善于沟通,奉献爱心,超越代沟,克服逆反心理的危害,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的教学主旨。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由成长也会有烦恼切入,再讲到代沟、父母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然后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就为讲与父母的沟通提供了铺垫和前提。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讲如何与家长沟通商量,沟通的要领;进而讲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自己应有的胸怀。2.总体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每框1课时,共2课时。(2)课前准备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理论,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要提高本课的教育实效,首先要在课前调查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事容易引起与家长的冲突;其二,学生在化解与家长的冲突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其三,学生在与家长的关系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其四,学生逆反心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其五,能够感染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