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的三级阶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势特征;了解地势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通过地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祖国建设而学习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特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1、自学质疑2、合作探究3、展示交流4、引导点拨5、总结归纳6、检测提升教学程序:引入新课播放歌曲《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由“滚滚长江东逝水”原因引出“地势”的概念,导入新课。学生自学提示:1、找到三级阶梯是什么?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3、我国地势的影响?(一)地势的特征1、西高东低①看地图复习方向及海拔,从而得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人们把我国地势的这种特点形象地比喻为“三级阶梯”。②通过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出中国地势特点,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在陆地上颜色越深,代表海拔高度越高,颜色越绿代表海拔越低。从地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我国的西部大部分是褐色,中部是黄色,东部是绿色。由此证明:我国的地势的确是西高东低。2、呈阶梯状分布①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画中国地势简图,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板图展示,评价总结。②引导学生辨析中国地势阶梯图,加深对中国地势阶梯的理解。(二)三级阶梯特征这部分内容比较多,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读教材第17----18页,完成相关表格。①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说出三级阶梯海拔、主要地形、主要地形区。用多媒体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印象。②分析归纳,同时展示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③完成幻习题。老师到下面巡视学生填写情况并加以纠正。(三)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影响。①小组讨论: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哪些影响?②反弹琵琶,拓展延伸: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有何影响?③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逆向思维法。请同学说出收获、心得。当堂检测:1、我国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主要原因是()A、地形多种多样B、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D、降水西多东少2、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A、天山-----阴山B、祁连山----秦岭C、长白山----武夷山D、太行山----巫山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A、第一阶梯B、第二阶梯C、第三阶梯D、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4、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高原、山地B、平原、盆地C、高原、盆地D、平原、丘陵5、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地带是()A、地势第二级和第三极阶梯之间B、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之间C、各大高原上的山区D、南方低山丘陵区6、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1)~(3)题。(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A、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3)在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建设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体现了对长江()A、“黄金水道”的利用B、“水能宝库”的开发C、矿产资源板书设计第一课地势的“三级阶梯”1、特点:①西高东低,②呈阶梯状分布2、三级阶梯特征3、我国地势基本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