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目的:1、欣赏文章精美的文学语言,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手法。3、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难点:本文立意深刻,时代特征鲜明。课时: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方面的诗句也不少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郭沫若的关于石榴的散文。二、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人。他一生考创作了诗歌、散文、戏剧等大量文学作品,1921年第一部诗集《女神》。邓小平称他是继鲁迅之后的“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三、字音奇崛(jüé)枯瘠(jí)玛瑙(mǎonǎo)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皓(hào)齿丰腴(yú)四、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石榴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大家找找看文章直接对石榴的评价是哪一句?——石榴便是着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此句通过对比,一下子就点出了石榴的特点:最可爱。用“最”加以限定可见作者的喜爱之情。总领全文。但是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可爱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看看作者是从那几方面来描写石榴的美?概括:枝叶美(§2)奇崛清新花朵美(§3-5)生命的奇迹果实美(§6)透明光嫩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石榴的图片,留心刚才提到的三方面。有了直观地感受,我们再来读文章的2-6体会一下郭沫若笔下的石榴。五、同学们读得很好!文章虽然短小,但对于石榴的描写,有很多精彩的句子,请说一说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先看书,待会儿在班级做交流。如:§2描写石榴的枝于和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里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3末尾、§6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5“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6“它会笑你呢”“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是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开裂、露出排排果实的情状,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德自豪与欣赏之情。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六、大家齐声朗读7-9。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石榴吗?我更喜欢夏天的心脏,指石榴。作者为什么说石榴是“夏季的心脏”?看§3是因为它既有形态美——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作者对石榴高度的赞美,突现了石榴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要是没有它,夏天将显得黯然无光、索然无味,所以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作者到底要表明一种怎样的心迹?我们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文章背景:1942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救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