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单元内容分析】两汉到南北朝的历史将近800年(公元前202——589年),其中两汉的统一长达400多年,而在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中又体现出分分合合和分中有合的特色,并最终走向新的“大一统”。这一阶段的历史主要反映了:汉承秦制,革除前朝痹症,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加强集权,使汉代声威远扬四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光武帝削平群雄,把汉王朝从衰乱中挽救过来,重振国势。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南北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分分合合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推进,为历史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本单元涉及: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西汉前后200多年,前期的60、70年,经过休养生息,经济恢复,社会安定。本课从“汉承秦制”、“布衣将相之局”、“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的三目中突出这一时代特色,一是体现汉承秦制的特色,即在革除前朝痹症之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二是布衣将相之局是西汉建朝的一大特色,同时标志着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三是突出西汉初期汲取秦亡的教训,采取清净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形成“文景之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第9课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时代为西汉的强盛时期,本课以“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的盛世”三目内容反映了这段历史。汉武帝时代的强盛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形成“内朝”、创设刺史、消除郡国,加强皇帝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儒表法里”的统治思想;经济上发达的农业生产,处于当时世界前列;边疆上三打匈奴、开拓西域、管辖各疆,致使疆域辽阔,从而达到了“有为”的统治,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第10课东汉的兴衰东汉是刘秀继王莽“新”朝之后而重建的汉王朝,本课的“光武中兴”和“东汉的衰败”二目从一“兴”一“衰”中突出了东汉历史的特征。“光武中兴”在于刘秀采用“柔道”治理天下,实行简政安民的措施和文教治国的方略,呈现“中兴”的重振局面;“东汉的衰败”又与刘秀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的日渐膨胀有关,致使在镇压黄巾用心爱心专心起义中,最终演变为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导致了东汉王朝的名存实亡。第11课割据与分立从东汉后期的群雄割据到三国分立,重点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本课二目突出了这一重点。东汉末期军阀割据称雄的混战局面,先是曹操以其雄才大略统一了北方,却又在其后的赤壁之战中败给孙刘联军,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三国各方为增强自己的实力,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促使区域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新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南北对峙的300年,使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本课的“北朝与南朝”和“民族融合”二目,呈现出这一历史阶段既是战乱频繁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的时代特征。南朝相对于北朝比较安定,是南方经济进一步开发的主要时期;孝文帝的改革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又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再次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从两汉到南北朝分合的历史演进;知道汉承秦制的基本内容;理解“清静无为”与文景之治对西汉强盛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强盛的历史地位;知道光武中兴的基本概况;知道三国鼎立的形成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知道三国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理解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观察地图和插图,比较分析历史现象;阅读历史文献和材料,提取历史信息;依据文字内容,设计图表;运用材料综合史料和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依据相关论点撰写历史小论文。2.知道观察图表、文献阅读等获取历史材料的常用途径和方法,学会获取历史信息(西汉、三国疆域,东汉豪强地主田庄,民族融合的情景等);掌握或运用以原因与结果、相同与不同等范畴,分析、比较基本史实和相关问题(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掌握或运用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不同角度以及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秦皇汉武)与历史事件(西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