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3)第2课时[导入新课]导入语例示上节课我们开始了对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学习,首先了解的是当时的农业状况。从农业发展的诸多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导致农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统治者的政策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农业是封建经济最基础的经济部门,农业生产的新发展必然会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他几个经济部门的发展情况。[板书]二、手工业的辉煌成就[教师提问]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大一统局面形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教师提问]汉朝统治者既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压制工商业,为何两汉的手工业、商业却能取得辉煌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扶植与发展“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把手工业视为农业的副业,显示出自然经济的特征。虽然如此,手工业与商业仍有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经济,并不绝对排斥商业和手工业。穷奢极欲的统治阶级需要有商业与手工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产品。各地区物品资源的差别,也需要彼此交换、互通有无。由于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的狭小,各种农业器物的生产已非小农家庭之力所能奏效,“故工不出,则农用乖”;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虽然倡导以农为本,工商为末,重农桑而抑工商,手工业和商业却始终在不断发展着,成为封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以至出现了把从事手工业与商业作为致富必要手段的思想。司马迁认为:“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两汉时期的手工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教师提问]两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和工艺精等。[板书]1.特点:规模大、分工细和工艺精[教师讲述]这些特点在手工业各部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下面请大家看投影(或挂图)。[投影显示或挂图]《西汉手工业分布图》[板书]2.表现[教师指图提问]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手工业发展的哪些状况?[学生甲回答]一是手工业部门众多;二是南北方均有分布。[学生乙回答]还有就是黄河中下游分布比较多,在各部门中以冶铁、煮盐业最发达。……[教师讲述]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包括冶铁业、冶铜业在内的冶铸业的情况。规模巨大、技术成熟是汉代冶铸业的主要特点,其中以冶铁业最为著名。那么,为什么冶铁业的发展会如此迅速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两汉时期农业的迅速发展,如铁制农具的增多、牛耕的广泛推广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日益增加了对铁制生产工具的需求,所以必然促使冶铁业发展起来。[教师讲述]冶铁业是各项手工业的先导部门,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手工业部门冶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冶铁技术的提高。当时冶铁的燃料开始使用煤,这大大提高了炉温,提高冶铁的质量。还发明了淬火技术,使铁器更坚硬。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总结当地生产经用心爱心专心验,发明了一种水力鼓风装置——水排。“排”是古代冶金时鼓风的工具,水排利用河水冲力转动机械,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它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冶铁质量。水排的发明,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由于冶铁技术的不断进步,铁制器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考古发掘资料证明,东汉时期铁制用具已普遍应用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铁钉、铁锅、铁刀、铁剪铁灯等的大量出土,就是有力的证据。我国已发现汉代冶铁遗址约20余处,其中宛和巩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教师过渡]两汉时期的冶铁技术令人称赞,而冶铜技术也令世人折服。从西汉开始,原有的青铜兵器逐步被铁制兵器所取代,铜也就失去了在工具、兵器方面昔日独特的地位,但精美的铜制器皿的生产方面规模还很大,铜制器具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我们在初中时就学过的汉朝的铜奔马、长信宫灯,工艺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