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蔫、怵、抠”三个词的读音、词义。2.掌握作家冯骥才及其创作情况。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力求读得活灵活现,再现人物之奇和语言之奇。2.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地写人的技巧。3.探究思考。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德育目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教读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2.练习写入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练习表情朗读。2.讨论点拨法。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采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讲述民间奇人绝技,创设课堂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品读课文,赏析课文的人物奇、情节奇、语言奇,提高品评鉴赏能力;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并展开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与反思,练习写人物速写。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二、课前口头演讲,汇聚奇人绝技学生讲述课前搜集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也可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牙医华大夫等。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循声低和,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练习表情朗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3.学生自荐,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教师也可示范朗读文章片断,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顺势作朗读指导: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应该重读,要读得响亮,有底气,读出得意风光的味道;对于“吃素,发蔫,靠边站着”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可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4.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表现最佳水平。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体味文章的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1.学生交流阅读课文的感受。生l:文中的刷子李和泥人张很神奇,那奇招绝活,让人称奇!生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浓郁的“天津风味”,读着真让人陶醉,让人过瘾!生3:作者会讲故事,善讲故事,就一件事也能生出万丈波澜,让人佩服!2.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发言,为鉴赏定向。教师总结并提示:美是眩目的,美是立体的。今天我们着重鉴赏本文的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1)见识人物之奇。提问:“刷子李”“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推选一人发言,全班交流。明确:“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刷子李”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泥人张”之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他技艺高妙,无人能比,独行天下;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胸有成算,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