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借品淡之美开思维之窗——作文立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而打开思维加深立意。考生在面对揭封解密的作文材料或题目,往往蜻蜓点水,挖不深立意。本次训练的直接目的就是:借品尝淡之美,开思维之窗,放入“意”之大江。二、教学目标:1、理解作文立意的重要意义。2、掌握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3、通过个人生活经历或见闻的回味,谈谈对淡的感悟。4、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深化对立意的认识。三、教学重点:掌握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四、教学难点:如何拓宽思维,加深立意。五、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于淡的素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司一连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魁选,即第一名。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所以文章立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价值。主题深刻是高考作文获取高分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最为恰当的“意”呢?(二)激活思维,体会方法。(以“淡之美”为题)1、方法点拨:立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比较筛选法。比较筛选法主要用到两种思维方法:发散与收敛。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对所给材料或目进行研究,看它都有哪些方面的含义,可用来表达哪些观点。所谓收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敛性思维,就是对散射出去的思维进行收束,从诸多的含义或观点中选取一个,作为我们要表现的主题。2、以淡为话题,进行立意训练。第一步,先作界定。(组词)淡:①稀薄,跟浓相对:淡墨/天高云淡②味道不浓或特指不咸:清淡/淡而无味/常常咸淡③颜色浅,与“深”相反:淡青/淡绿④不热情;不在意:冷淡/淡然处之⑤生意不兴旺:淡季/淡月⑥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扯淡/平淡无味(把名利看得很淡)/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第二步,思维发散:示例①:居里夫人曾获得许多令世人羡慕不已的荣誉,但她却不因此而陶醉。一天她朋友到家里来玩,小女儿正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她的一枚金质奖章,朋友问为什么,她说荣誉就像玩具,只是玩玩而已,守着它将一事无成。立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生态度,能够淡泊的人会视身外之物如草芥,并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示例②淡是张爱玲笔下老上海的风花雪月,优雅和繁华逝去之后淡淡的回忆和感伤。立意:淡是一种回忆。示例③淡是和余秋雨的对话,则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浮华的词藻,没有锋芒毕露的评论和惊艳的笔调,有的只是一种纯净,恬淡的娓娓道来。立意:淡是属于智者的理性思考和表达。示例④淡是爷爷手中的茶,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透明,爷爷说:“茶,这东西好啊!”立意:淡是爷爷的茶香。示例⑤淡是水墨画。立意:淡是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示例⑥人们常说:“淡并非刻意冷漠,而是心灵相通,灵魂与精神高度的结合和交流。”立意: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淡是一个眼神,浅浅一笑便会意的神交,是高山流水般的幽远和纯净。(钟子期)示例⑦崔莺莺眼中的“淡烟暮霭相遮蔽”立意:那是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