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考点36丰富教案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目标要求】《考试说明》对该考点的解释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单薄是目前高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写议论文往往干巴巴几条筋,缺乏足够的典型的新颖的论证材料,写记叙文则缺乏丰富的想像,仅仅编一个寒碜的情节,见了开头就知道结尾。而该考点就是要求考生的文章必须变得厚实。一般来说,“材料丰富”针对议论文而言,“形象丰满”针对记叙文而言,“意境深远”针对散文而言。【网络透视】⑴材料丰富材料丰富主要是针对议论文而言的,指议论文论据可靠而充足,要尽可能多地、恰当地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际,论证要全面而深入。对于其他文体而言,“丰富”的内涵又有不同:记叙类文章,联想要丰富,内容要翔实,或人物形象生动,或叙事曲折有致,或描写具体逼真,或抒情真挚感人。材料不在多,而在于精,所以,材料应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新鲜的材料。如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材料;虽发生在过去但没有或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虽为大家熟知习见,但改变了使用环境和角度从而给人以新鲜感的材料等。②感人的材料。即那些曾经打动过别人和自己的、带有强烈英雄主义色彩与人性、人格魅力,或反映人间真情的极具感染力、动情力的材料。③典型的材料。即那些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来说最尖端、最有力、最深刻、最有代表性,从而也最具说服力的材料。题目: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赫尔岑年轻时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住耳朵。主人解释说,演奏的是流行乐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赫尔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要求:请以“流行”为话题背景,谈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例文]经典VS流行传统的国人欣赏风韵雅致,越是年代久远却仍流传至今的东西一定被视为经典,视为瑰宝,视为高尚。自然在儒雅的国人眼中,流行就是体格风骚的潘金莲,穿比基尼的麦当娜,一抓一大把的痞子混混,是为君子所不齿的。时尚的国人推崇前卫潮流,越是希奇古怪的玩意儿越有可能成为明朝的时尚,同样后天也许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过期快餐。时尚的国人推崇流行,更推崇追求流行的快感,他们乐此不疲。自从一伟人把咱中国的窗户门洞打开之时起,流行与经典的矛盾就激化了。经典对流行是嗤之以鼻,流行而不长久,文化快餐,地摊文化,成不了大气候,流行的范围似乎也只是懵懂无知的青春少年。而流行也看不惯标榜风雅的经典,视之为没落的贵族,马王堆的文物,十三陵的亡魂,经典的范围也不过是儒家的遗老遗少。于是经典与流行的对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处世观念,不同年龄的人群之间的对抗。经典与流行都希望自己是中原霸主,自己是东方不败,受人顶礼膜拜。大家不希望咱这山上有第二只老虎,于是唇枪舌剑对峙了几十载,说到底还是要争个正室的名分。让我说经典的东西就是以前流行过现在不流行却没人忘记的东西,流行的玩意儿是因有人喜欢有人欣赏才流行有可能成为经典的玩意儿。经典是长河,流行是源泉;经典是古风,流行是新潮;经典是佳酿,流行是可乐……总之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就象娶老婆,有人喜欢小家碧玉型,有人喜欢活泼开朗型,站在不同的角度总能发现其不同的美,但娶到家了也就都成正室了。所谓经典流行大战,也不过是几个偏执狂的人在那儿吆喝,而象咱这种平头老百姓还是各取所爱的好。那些火药味颇浓的言辞,就当是饭桌上枕头边厕所里的消遣用品吧![解析]本文作者知识面广,思路宽。材料的运用可谓信手拈来,却又点到为止。既可避免烦琐的叙述,又可大大增加材料发挥的空间,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所以本文材料的运用算得上炉火纯青。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⑵形象丰满形象丰满主要是针对记叙文而言的,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中的艺术形象生动饱满,人物要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富有感人的魅力。状物要栩栩如生;有层次感,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题目: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药。”形象的比喻,深刻的意蕴,引起人们的无穷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