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内容】中位数和众数【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中位数、众数的特点,学会求中位数、众数。【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答题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问题一:你会计算班内同学的平均年龄吗?(找几个同学问一下,算一算。)问二:草地上有六个人在玩游戏,他们的平均数是15岁,请你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通常人们会想象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但是,如果是一个65岁的大娘领着五个5岁的一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所以,光有平均数还不能恰当的描述这个例子。)问题三:你觉得怎样描述5,5,5,5,5,65这群人?我们可以发现5岁的人最多,哪个数字可以代表大多数人的年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一些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值作为这些数据的代表。平均数的概念。学生思维的慎密性的培养。从本题来引入本课主。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的众数。试一试1.找出下列一组数据中的众数?20,21,22,23,21,21,242.在下列气温和频数的统计表中,找出气温的众数?3.在下列车速和频数的统计表中,找出各车速的众数?车速(千米/小时)545758666971频数222222提问:你对众数有什么认识?(讨论)众数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而且是最多的一个。众数的应用。对众数的再认识。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的应用.气温(℃)2426272829303132频数11331323个,也可能一个也没有。问题四:5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的得分分别是:100,73,18,90,78,考分为73分的同学是在平均分之上还是之下?你认为他在5人中考分属“中上”水平吗?将数据按由低到高的顺序重新排列,用去掉两端逐步接近正中心的办法可以找出处在正中间位置的那个值,即中位数。问:有五个数,正中间有几个数?1,2,3,4,5有六个数,正中间有几个数?1,2,3,4,5,6试一试找出下列各数据的中位数。⑴92,96,88,84,90⑵―1,―2,0,―3,1,―2⑶气温(℃)242272829303132频数11331323提问:你对中位数有什么认识?(讨论)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1.求中位数时,一定要把所有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2.中位数不一定是数据中的某一个数。3.当这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位于最中间的那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这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位于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中位数的再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灵活应用。例1:据中国气象局2001年8月23日8时预报,我国大陆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当日的最高气温(℃)如表所示,请分别用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代表这31个城市当日最高气温这组数据。北京32天津33石家庄36太原31呼和浩特27沈阳27长春26哈尔滨26上海34南京32杭州32合肥32福州36南昌30济南33郑州34武汉31长沙29广州35海口35南宁36成都29重庆27贵阳24昆明23拉萨21西安33兰州28银川30西宁26乌鲁木齐29解:⑴平均数:32+33+36+31+27+27+26+26+34+32+32+32+36+30+33+34+31+29+35+35+36+29+27+24+23+21+33+28+30+26+29=937,937÷31≈30.2所以,该城市当日预报最高气温的平均数约为30.2℃。⑵中位数:21,23,24,26,26,26,27,27,27,28,29,29,29,30,30,31,31,32,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再应用。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培养。32,32,32,33,33,33,34,34,35,35,36,36,36所以,该城市当日预报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31℃。⑶众数:气温℃2123242627282930313233频数11133132243所以,该城市当日预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32℃。做一做:1.计算班内同学的平均年龄;求班内同学出生月份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什么数?2.某商场进了一批苹果,每箱苹果质量约5千克,进仓库前,从中随机抽出10箱检查,称得10箱苹果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4.8,5.0,5.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