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琵琶行(并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湓浦(pén)铮铮然(zhēnɡ)倡女(chānɡ)贾人(ɡǔ)悯然(mǐn)迁谪(zhé)浔阳(Xún)荻花(dí)管弦(xián)轻拢慢捻(lǒnɡ)(niǎn)霓裳(ní)六幺(yāo)嘈嘈(cáo)幽咽(yè)水浆迸(bènɡ)船舫(fǎnɡ)敛容(liǎn)虾蟆(há)红绡(xiāo)钿头(diàn)银篦(bì)阑干(lán)呕哑(ǒu)(yā)嘲哳(zhāo)(zhā)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为(2)命(3)闻(4)举(5)迁(6)言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4)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5)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在梦里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明年秋古义: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长句古义:“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两个词。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神态、脸色、姿容。今义:指色彩。(4)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龄大了。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今义:指方位。(6)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在……中心。今义:指小心、留神。(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奔突而出。今义:指鼓出来或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9)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义:教坊的管理者。今义: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被动句)译文: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2)江州司马青衫湿。(被动句)译文: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译文: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4)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译文:在江湖上辗转奔波。(5)送客湓浦口。(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文: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6)使快弹数曲。(省略句)译文: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常识·速览]识作者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识背景《琵琶行(并序)》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识常识歌行体歌行体,诗体名。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歌的基本特点是:篇幅一般较长,内容较为充实,保留了汉魏乐府诗的叙事特点,用韵自由,音节、格律不限,平仄不拘;句式灵活,富于变化,一般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九言。人们称这种从古诗演化出来的,以长歌浩叹为主要特征的诗叫作歌行体。标志着这种诗体正式确立的代表作是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发起的诗歌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12类。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