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二节离子反应1【阅读提示】学习目标:1.能识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了解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其电离方程式3.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4.能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5.能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学习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习重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发生的条件【学法导航】初中阶段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不能满足高中阶段大量出现的化学反应,需要对化学反应进行更实质、更具体的分类,以便把握化学反应的规律。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可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本节课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抽象性强,需记忆的知识较多,需熟练掌握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以需借助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且加大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知识精讲】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哪些物质能导电?列举事实总结:金属单质、酸、碱、盐等能导电。如果取固体食盐、氢氧化钠、蔗糖、纯硫酸作导电性实验三组平行实验:1、用几种物质进行导电实验;2、用蒸馏水进行导电实验;3、将固体、纯硫酸溶解进行导电对比实验。2、讨论:①固体不导电的可能原因;②蔗糖溶液不导电的可能原因;③其它溶液导电的可能原因。明确:1、溶液必须存在能移动的某种微粒——离子才能导电。2、蔗糖溶于水中不能产生离子。3、食盐等溶于水中后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即发生电离。总结: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酸、碱、盐是电解质)2、非电解质:无论是液态或是水溶液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酒精、蔗糖、汽油等是非电解质)3、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用心爱心专心NaCl=Na+ClHCl=H+ClKOH=K+OH……4、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化合物在熔融条件下或溶于水后,只要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就能导电。因此,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的本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叫碱;产生的阳离子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有酸根离子的叫盐二、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知道电解质在水中能够导电的本质是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那么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再做二组平行实验。二组平行实验:1、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2、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结论:可溶性硫酸盐与可溶性钡盐相遇都会产生BaSO4沉淀。不同的可溶性硫酸盐与不同的可溶性钡盐相遇都会产生BaSO4沉淀?这两个反应的本质是什么?讨论:1、两种可溶性硫酸盐、两种可溶性钡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2、写出两种可溶性硫酸盐、两种可溶性钡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3、两种可溶性硫酸盐、两种可溶性钡盐的水溶液中含有的微粒种类。明确:1、电离方程式:BaCl2=Ba2++2Cl-Ba(OH)2=Ba2++2OH-CuSO4=Cu2++SO42-Na2SO4=2Na++SO42-2、反应前溶液中微粒分析:第一组:第二组:用心爱心专心3、混合后溶液中微粒分析:4、应后溶液中微粒分析:5、两个反应都含有Ba2+离子和SO42-离子,所以都生成硫酸钡沉淀。6、溶液中反应前后的种类和数量的比较:①Ba2+离子和SO42-离子反应后由于生成沉淀而大量减少;②其他的离子在反应前后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没有变化。7、两个反应实际上都是Ba2+离子和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研究反应本质我们怎么证明Cu2+和Cl-都留在了上层溶液中?制定实验方案。①Cu2+:观察颜色;或加NaOH溶液。②Cl-: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用心爱心专心证明Cu2+和Cl-都留在了上层溶液中明确:1、这两个反应属于离子反应;2、反应前后离子数量有变化的离子:①Cu2+和OH-;②Cl-和Ag+。无变化的离子:①Cl-和Na+;②Cu2+和NO3-。3、两个反应实际上参加反应的离子是:数量大量减少的离子:①Cu2+和OH-;②Cl-和Ag+。那么是不是任何两种电解质溶液相混合都能发生离子反应呢?实验: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初中就知道此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