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可以预约的雪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明白生活的哲理。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由花及人,联想丰富,富含对比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对人生中“变”与“常”的正确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文章的题目是“可以预约的雪”,内容与雪有关吗?明确:没有什么关系。实际写到的是自然界的菅芒花,作者是借朋友话中的比喻。2、这两者有何相似性?明确:菅芒花是白色的,到了秋天,白茫茫的一片,确实与冬天的雪景很相像;二是不仅是形似,这两种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还有另外的相似处,就是有季节性,雪到了冬天就可以下,菅芒花到了秋天就开放了,有规律,有内在的必然性,可以重复出现。3、那如何理解“可以预约”?明确:换一个角度去看,不把菅芒花的开放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性,而是人的主观的期许与愿望,仿佛可以先期决定一样,你预先邀请,它到时必然到来,这就是“可以预约”。总结:因此,在这个题目中,“预约”是个关键词。二、朗读1——4小节这四个小节点明了题目。三、分析5——11小节1、冬天的雪可以预约,秋天的菅芒花可以预约,作者笔锋一转,什么不能预约?明确:人生难以预约。2、作者通过什么事例告诉我们?明确:作者通过这两年间的物是人非,朋友的、自己的经历来告诉我们,人生难以预约。我如此,别人也是如此,具有普遍性。朗读5——11小节3、第五小节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承上启下四、分析12——22小节1、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人生难以预约?明确:在我们的人生中充满了变与不变的因素。2、作者认为,在我们的人生中“变与不变”如何存在着?明确:我们习惯于生活的安逸不变,有着许多美好的理想,并且希望生活按部就班地朝着理想走去,向往着生命的“常”;但生命的“变”无时不在,有时生活并不按人的意愿前进,人就陷入了困局。可以说,在生活中,“变与不变”是矛盾的统一体。3、作者是怎样来告诉我们没法躲避生命中的“变”?用心爱心专心明确:作者假设回到三十年前,却发现回到三十年前后,不还要走过三十年,不也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4、从13——19节中找出一句能代表这部分内容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明确:我们仿佛纵身于……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或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面对这样的困境,人们不禁生出许多悲伤、虚无、消极的念头来。5、那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明确:无非两条路,一条是把人们的思绪进一步推向悲观绝望;一条是以积极的人生观去化解人生的困局。作者选择了后者。朗读20——22节,总结文章主旨。主旨:深深认识生命中的“常”与“变”,并正确认识。对生命要宽恕,要仁爱,要有美好的心、欣赏的心。五、交代作者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淋、林大悲等。童年在贫苦中度过,衣难避体,食不果腹,曾误将煤油当成汽油喝下,差点丧命。贫困岁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这记忆里没有埋怨和责备,有的是对人生的开悟和省思。他学会了如何去善待苦难,内心多了一颗“柔软心”。悲悯情怀成了他的情感内核,而悲悯,也正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在本文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人生苦难的悲悯。他在台湾被称为“宝岛十大才子”之一,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三十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每年出版五六本书并本本畅销,连续十年位居台湾畅销书前列,震撼台湾文坛。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到了散文艺术中。对生活很乐观,曾这样自我介绍:想住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不料只长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的像陈晓东,但很多人说我长的像达摩或十八罗汉。他还说,我的儿子说我快成伟人了,因为《世界伟人传》上的伟人大多是秃头。他就是这样爱他的一切,爱他的生活。所以,他深切认识到生活中的“变”,同样也深切认识到怎样才能走出生活的迷宫。六、分析23节1、朗读,有何作用?明确:呼应开头说明本文所写的内容是他思索的结果,作者由菅芒花生发出一番人生易变、人生沧桑的议论。七、总结写作特色1、构思精巧,由花及人,联想丰富。2、记叙、议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