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难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三、主要教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中共“八大”的探索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二、“文化大革命”1、历史背景(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的发展;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埋下了祸根。2、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3、全面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4、危害(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危害的内乱,使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同时,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因此而停滞或遭到破坏。三、十届三中全会——历史的伟大转折1、时间:2、内容:3、意义:①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两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②功绩(工作重心转移,拨乱反正,开始改革开放)四、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文革”的历史教训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的方针与平反冤假错案。2、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1)全面立法与法律建设的逐步健全用心爱心专心探究活动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哪些成就?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2、《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5、1999,“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进入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概念阐述依法治国: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各项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各方面的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化、法律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或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①1982年修订《宪法》②各项法律的制定与法律体系的形成(2)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②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3、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与实施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二,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其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探究:结合“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谈一谈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解题关键:理解“依法治国”方略的含义。思路引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都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到“有法可依”;任何政党、团体、个人的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对民主法制践踏的有关知识,理解这些原则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