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历史应对天灾人祸,我们共渡难关VIP免费

高三历史应对天灾人祸,我们共渡难关_第1页
1/2
高三历史应对天灾人祸,我们共渡难关_第2页
2/2
应对天灾人祸,我们共渡难关2008年5月12月14:28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震中发生的8.0级大地震,震惊全中国、全世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关怀指导,解放军官兵、武警战士、公安消防等人民子弟兵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机构纷纷关注、支持各地震灾区的救灾工作。现在,受大地震影响的各灾区抢险救灾和灾民安置工作正在忙而不乱地进行中……2008年5月19日14:28分,全国上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3分钟。在为汶川地震中遇难者默哀三分钟结束之后,无数的群众仍然聚集在广场上,大家手举着国旗,呼喊着“加油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历史上的天灾人祸及应对方案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原始社会后期长江流域大水灾,大禹领导人民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成功。王朝统治后期的暴政,如(现行高中旧人版列入考纲的内容中)夏末、商末、西周末、秦末、隋末、元末、明末的暴政,其应对措施一是人民起义反抗,二是建立新的政权取代。春秋战国分裂、纷争,各诸侯国变法自强,通过争霸与兼并战争,由局部统一走向全国统一。2.秦汉:秦朝初年为避免诸侯纷争局面的重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大权集于皇帝。西汉初年,在对秦朝灭亡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其正确决策是多次减轻田租(这一点也适合唐初、明初、清初),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其失误的决策是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问题(在决策失误方面与明初分封藩王类似),其解决办法主要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和“附益法”(这与明朝“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削藩政策类似)。两汉时期为对付匈奴的威胁,汉朝政府先后采取的措施有:和亲、军事反攻、派张骞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3.南北朝:南北朝时分裂战乱,民族迁徙和融合加强,统治者采取重视农桑政策,少数民族统治者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在分裂中孕育中统一的趋势。4.隋唐:面对隋末战争造成的凋敝局面,唐太宗在“存百姓”思想下,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二是戒奢从简。在均田制逐步瓦解的基础上,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租庸调制转变为两税法。面对民族政权并立问题,唐太宗以来,在“爱之如一”的开明、平等民族政策下,把征服、管辖、册封、和亲等方法结合起来,实现了民族的和睦相处。5.宋元:北宋初,针对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把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高度集权于中央,虽然避免了割据局面,但“三冗”问题严重,造成积贫、积弱局面。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先后失败。北宋与辽、北宋与夏、南宋与金,在战争后签订了换取和平局面的和约。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影响深远。6.明清:明初,用分权手段达到集权的目的(中央、地方、军事等),颁布《大明律》,实行特务统治;清初,从议政王大臣会议演变到军机处,标志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顶峰。明清时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面对准噶尔贵族和回部贵族的叛乱,清政府在平叛后设立将军辖区进行管辖。面对倭寇侵扰和沙俄侵略,明清政府都积极调派官兵、发动人民进行斗争。二.中国近现代史1.19世纪中期:面对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2.19世纪晚期:面对甲午战争以来的列强瓜分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倡用心爱心专心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3.20世纪早期:面对八国联军侵华以来的内忧外患,清政府进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颁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面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革命史上先后出现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和国共第一次合作基础上的国民革命运动。4.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对峙时期,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屠杀政策,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并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与封锁,中共进行了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经济建设。面对日本侵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指引下,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并取得胜利。为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根据地在军事上反扫荡、政治上实行“三三制”、经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历史应对天灾人祸,我们共渡难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