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异义)【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词义2.了解古今异义的形成及种类【知识梳理】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异义)复习要点: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弱化。5.词义强化。6.感情色彩变化。7.名称说法改变。语言是发展的,词义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同是一个词就有了古义和今义的差别。注意区分古义和今义的不同,就成了我们准确理解古人语言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有些词的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没有什么变化,如“明日,徐公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来”,还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白话已经不用,如“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执事”,这部分词语,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字典就可以明了,不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不能掉以轻心的是那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概括起来,古今词义的差别,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中的“好”,原来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这些都属于词义的扩大。(1)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例如:雏(小鸡——幼小的动物或诱饵,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雏鸟,雏形)①“雏”。《说文》:“鸡子也。”本义指小鸡。现在指幼小的动物或幼儿,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如“雏鸟”、“雏形”等等。(2)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它感情相似的意义。例如:甘(味甜——味甜乐意)苦(味苦——痛苦辛苦)①“甘”。《说文》:“美也。”“物之甘美者也,甜也。”现在常用的意义除了指味美,味道甜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②“苦”。《说文》:“苦,苓也。”“苓”是一种苦菜,表示味苦的意思。现在的“苦”,不仅有“甘苦”之“苦”义,还衍生出“辛苦”、“痛苦”等义。还有像“病”(重病——病)(3)由专名扩大为通名。例如:①“江”、“河”。(专指长江、黄河之——后来扩大到河流的通名)②“好”(女子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等)③“中国”,(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4)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例如:秋(秋季——秋季,一年)百年(晚年——很多年,一辈子,一生)宾客(门客——客人)“秋”。《说文》:“禾谷熟也。”本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好合;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二、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如“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是指成年男子,“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勾践灭吴》)中的“丈夫”则是指男孩,在古代,不管是成年的还是未成年的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男人,均可称丈夫,但在现代汉语中“丈夫”一般仅指已婚女子的配偶。再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李”,在古文中既可以指出使的人,也可以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在该句中就是指出使的人,而在现代汉语中仅仅指出门所带的东西。这些都是词义的缩小。(1)词义程度的减弱。例如:饿(严重的饥饿,受死亡威胁——肚子饿)怨(恨——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