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的原因;设立四个特区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资料收集问题探究比较归纳、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图片或视频。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注:“知识与能力”一栏,具体分成几个层次,要依据课标的要求进行表述,但不能照搬课标的原话)【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教学方法】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3、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教学资源】(宋休小四着重)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flash《春天的故事》,《小平,你好》光盘片断,flash演示《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中国入世的相关图片。【板书设计】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经济特区的设立(1)设立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背景)(2)设立特区的原因及国家政策(3)经济特区的概念2、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1)对外开放的历程(2)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二、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1、“引进来”战略2、“走出去”战略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2、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3、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楷体休小四着重)用flash《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讲授新课(楷休小四着重)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计思路:用深圳开放前后的两幅图片,引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出示探究一“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看视频“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示探究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重点分析特区“特”在哪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楷休五)1、经济特区的设立(凡是图片,不一定必须附在教学设计里,但必须提供详细出处,以下同)20世纪70年代末的深圳,还是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外国人称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问:深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课件展示)看下面三段材料:材料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