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点考题考情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2013·卷ⅡT5: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结构和复制也曾考到。2.在命题形式上,题目信息以文字或表格形式呈现,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和理解能力。3.本专题为识记和理解性知识,因此复习本专题的重点是理解DNA的结构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2016·乙卷T29:DNA的结构3.基因的概念(Ⅱ)5年均未考查4.DNA分子的复制(Ⅱ)2016·乙卷T29:DNA半保留复制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2015·卷ⅡT29:基因的表达2015·卷ⅠT5:遗传信息的翻译2013·卷ⅠT1:蛋白质合成过程2012·新课标卷T1:转录和翻译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5年均未考查考点串讲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1.(2013·全国卷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导学号:15482032】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C[根据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可直接选出答案。①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③④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⑤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看清两个经典实验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3)必须明确的四个问题①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③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④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2.明确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DNA。(2)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4)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DNA。[辨析6个易错点]1.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提示】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4.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提示】噬菌体是利用自己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的DNA。5.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提示】培养基培养细菌,不能培养噬菌体。6.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考向1考查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选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而不能说明该转化因子是DNA,B选项错误;噬菌体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DNA复制等生命活动,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噬菌体,而应先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再用被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噬菌体,C选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