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作业1.(2019·山东枣庄八中期中)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类似的是()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派别。材料中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答案为B。A属于唯物主义。C、D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2019·天津塘沽一中模拟)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因为()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要不断与时俱进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③马克思主义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应坚持用马克思原著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侧重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①侧重实践对科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中国发展的实践服务,是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③正确,入选;“用马克思原著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不选。故选B。3.(2019·河北衡水中学第四次调研)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不在生长;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②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③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材料体现了静止与运动,故③正确;材料强调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故④正确;材料既看到了静止,也看到了运动,故①错误;材料承认风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没有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排除②。4.(2019·江西南昌一模)“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去杠杆”的实施表明()①人类可以在把握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预知经济的发展趋势②人类可以通过改变条件创造既定规律,改变事物发展状态③人类可以通过调整客观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④人类可以通过“去杠杆”彻底消除未来预期的金融风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随意创造,排除②。金融风险不能彻底消除,只要风险存在的条件具备,金融风险就会出现,排除④。“去杠杆”体现了人类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①③正确。故选C。5.(2019·山东烟台一模)通过古诗中对雨景的不同描写,我们可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①意识活动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②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意识活动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诗句的不同源于主观思想的差异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对雨景的描写受到当时的季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①正确。通过对雨景的不同创意描写,可见意识的能动性,②正确。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③。物质决定意识,诗句的不同源自客观条件的差异,排除④。6.(2019·陕西咸阳一模)面对自然灾害,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