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四)遗传规律伴性遗传一、选择题1.(2019·豫南九校联考)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家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答案C解析科学家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摩尔根等人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首次证明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显性基因控制,C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或2个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存在,因此每条染色体上有若干个基因,D正确。2.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W对w完全显性。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花粉和子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A.花粉1/2变蓝、子粒3/4变蓝B.花粉、子粒各3/4变蓝C.花粉1/2变蓝、子粒1/4变蓝D.花粉、子粒全部变蓝答案C解析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基因型为Ww)播种下去,所得植株产生的花粉有1/2含W、1/2含w;它自交所结子粒中有1/4基因型为ww,所以对获取的花粉和子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的结果为花粉1/2变蓝、子粒1/4变蓝,C正确。3.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1∶1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答案B解析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1∶1,不能说明伴性遗传,A、C错误;摩尔根利用F1中雌雄果蝇杂交,子二代中,发现有白眼且只有雄果蝇中有,雌果蝇全是红眼,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题目问的是最早能够判断,但摩尔根一开始找到的白眼果蝇只有雄性的,没有白眼雌性,白眼雌性要通过杂交才得到,D错误。4.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F1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答案C解析从方法设计上讲,方法1达不到实验目的,因为不管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结果相同,就是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方法2的设计是正确的。假设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纯合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Xa×XAYA→XAXa、XaYA,则得出结论①,假设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aXa×XAY→XAXa、XaY,则得出结论②。因此“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题述探究任务。5.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圆眼、长翅果蝇后代出现棒眼、残翅,说明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A正确;由题意可知,雄性后代既有圆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