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练1.(2019·南京学情调研)岛上某种动物的皮肤图案有a、b1、b2、c四种,不同图案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1、b2类型的出现一定是突变的结果B.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C.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T5时期,b2与a一定存在生殖隔离2.(2019·益阳高三调研)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23对、黑猩猩24对,让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产生怀疑。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与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据此提出融合假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融合假说成立,在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人和黑猩猩的生存环境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D.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B.自然选择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唯一因素C.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D.农药的使用对害虫起到选择作用,使其抗药性逐代增强4.(2019·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异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组合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5.(2018·淮北第一中学高三周考)下表所示为海南岛上某动物种群体色的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时间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AA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09Aa频率0.010.110.200.300.280.260.200.10aa频率00.080.160.210.360.490.640.81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aa频率才会逐年上升B.2005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49%C.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D.该种群的进化使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6.(2018·茂名市五大联盟学校高三联考)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高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7.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的值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的值用S表示。在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物种的是c,理由是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物种B.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a,理由是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C.S值的变化实质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8.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原因在于二者间已形成生殖隔离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判断d物种是否是不同于b物种的新品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9.(2019·襄阳调研)亚洲丛林中有一种雉鸡,其雄性个体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对这一特征能稳定遗传的最好解释是()A.色彩艳丽的羽毛是雉鸡躲避天敌良好的伪装,是对环境的适应B.雌性个体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性,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C.色彩艳丽的羽毛使雉鸡更容易相互识别,避免与其他种类遭遇时的潜在危险D.雌性个体对具有色彩艳丽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