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产生与城市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的定义。对城市的理解是基于三个前提:①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②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从任何一个片面的角度或特征出发对城市下定义都是不完整的。③城市的概念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化的。即:城市应该是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中心。2、什么是城市化,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指标?P13所谓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3、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P13-P14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过程是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并分为三个阶段:1)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2)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的中期加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3)进入高速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止的后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90%之间。4、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15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首先反映出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5、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及大、中、小城市划分标准。P17方针: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大城市,即城市人口规模达到50万(当人口超过100万时,为特大城市)中等城市是指人口规模20-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城市规模在20万以下的城市。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1、城市规划的含义与特点?P23-P24含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特点: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法治性和加强性。第三章城市规划的自然环境1、风向对城市的布局产生哪些影响?P561)风向影响城市用地布局。风向对城市布局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相对位置和布局上。2)风向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在城市规划布局中还应从善改善城市小气候的角度重点考虑城市交通的组织、道路结构与走向以及城市绿地步行系统的合理规划。2、什么是逆温现象?P59逆温通常是指在局部地形条件下,如山谷、河谷中,空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城市逆温现象则除了地形本身所造成的逆温现象外,还要叠加由于城市人工下垫面在夜间辐射冷却比上部大气要快些,从而造成地面温度迅速下降、近地面气流上冷下热的逆温现象,因而其逆温现象更加突出。3、什么是热岛效应?P58热岛效应就是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的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4、自然条件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城市会产生哪些影响?自然条件包括:1)自然资源条件如矿场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2)自然地理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3)地质水文条件有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影响:一方面,大自然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土地、水、矿物、生物等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多种自然条件,决定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制约着城市的性质、规模以及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影响着城市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基础1、什么是城市产业结构?其组成内容有哪些?P65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量的比例及其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一产业可划分为两类经济部门;一是:自然生长业,其中包括农、林、牧、渔业;而是采掘业,如矿石、矿物燃料等的开采。第二产业,又称制造业。它将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材料加工成消费品;将其他第二产业的制成产品做进一步加工;建造用于制造消费品和非消费品的资本货物。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包括各种提供服务或无形收益或产生财富而不生产有形商品的行业。2、简述聚集效应理论的主要内容。P65-P6聚集效应是由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所形成是聚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