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一)英文名称InorganicChemistryⅠ课程编号080027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学分/周学时3/4课程类型学科类通修课程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1.《无机化学》(上册)(第2版)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编,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2版。2.《GeneralChemistryPrinciplesandModernApplication》第8版,RalphH.Petrucci,WilliamS.Harwood,F.GeoffreyHerring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主要参考书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二版)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现代基础化学》(上)(第二版)朱欲贞、顾达、黑恩成编,化学工业出版社。3.《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第二版),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基础课之一。通过无机化学学习,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抽象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构型、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二、教学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构型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共价小分子构型判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3.运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进行相关计算。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章或节主要内容学时安排绪论1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初步1.1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1.2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反应热Qρ和恒压反应热Qν;焓与反应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应焓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焓、由键能估算反应焓。1.3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自发性;熵的初步概念;Gibbs自由能与ΔG;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ΔG=ΔH-TΔS应用。52第二章化学平衡2.1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2.2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2.3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3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3.1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法:平均速率;瞬时速率。3.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3.3影响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零级、一级反应、二级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4第四章酸碱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4.1酸碱理论简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4.2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氛;活度。4.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9算;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盐类水解。4.4缓冲溶液:定义;pH值求算;应用。4.5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原理;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4.6沉淀与溶解的相互转化:多重平衡常数;沉淀-溶解计算。5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5.1基本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5.2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电极类型与原电池的简易表示法;标准氢电极与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位表的应用。5.3电池电动势(E池)与反应的自由能变(ΔG):E池与ΔG的关系;平衡常数K与EӨ池的关系。5.4电池电动势与浓度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式;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5.5化学电源与电解。86第六章原子结构6.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氢光谱和玻尔理论;微观体系波函数ψ及∣ψ∣2的物理意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氢原子波函数的图象表示。6.2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6.3原子性质变化的周期性: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6.4核化学:核衰变;核裂变;核聚变。77第七章化学键与物质结构7.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离子键的形成和晶格能;离子半径;典型离子晶体结构;离子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