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241033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Accounting课程总学时:40讲课:40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会计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国际会计是面向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会计知识与素能,主要讲授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比较与协调,以及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对会计的特殊要求,在培养计划中起到对会计基础理论和实务融会贯通并拓展国际化视野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国际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在会计领域的国际化思维能力以及处理跨国公司会计实务所需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国际会计的定义和内容;2.了解会计模式国际分类的一般方法,掌握对主要国家会计实务体系及会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初步能力;3.熟悉国际会计协调化与趋同化的主要国际组织及其成果,了解其发展动向,对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之间的关系具有辩证分析能力;4.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及核心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与规范的新发展;5.掌握跨国公司特殊业务会计处理的国际惯例,树立国际化会计思维方式。(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国际会计一般知识,国际会计的定义及内容,主要国家会计模式的特点,重要会计惯例及财务报表的国际比较,从事国际会计协调的主要国际组织及取得的成果,跨国公司经营涉及的特殊会计实务。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相关理论,会计模式的分类方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国际会计准则及核心会计准则体系基本架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套期活动会计处理方法,外币交易核算的两项交易观等。3.基本技能:能够对主要国家的会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能够运用国际惯例对金融工具、套期活动等特殊业务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调研或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分析研读国际、国内会计准则与规范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国际会计是现代会计的新领域,尚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因此,在确保大纲中重点、难点问题讲授的前提下,应尽量结合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及各国会计实务发展的新动向,补充新的内容,并根据学时和学生接受情况酌情安排课时。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会计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等。(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可适当安排习题测验课或讨论课。习题或讨论的题目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起到巩固理论,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会计准则、规范等的作用。2.习题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会计实务处理方面的内容,对习题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讲评。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习题测验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3.本课程无实验环节。(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国际会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会计实务处理能力。3.成绩构成:出勤、课堂表现、日常测验、期末成绩等各占一定比例,具体分配比例可由授课教师自行掌握。(七)参考书目《国际会计(第七版)》,常勋、常亮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国际会计学(第二版)》,王善平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8《国际会计学》,郝振平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0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对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