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年级科学下册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 湘教版VIP免费

四年级科学下册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 湘教版_第1页
1/3
四年级科学下册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 湘教版_第2页
2/3
四年级科学下册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 湘教版_第3页
3/3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2.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别。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尊重证据。科学知识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图片。学生准备:查阅关于金属生锈原因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谈话引入:从前一课的青铜器引出铜镜,再到考古挖掘出来的锈迹斑斑的铜镜,引导学生来探究金属生锈的问题——我们能根据埋藏铜镜的环境,推想金属生锈的原因吗?二.活动---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1.选定一个研究方向2.设计对比实验3.实验探究并观察记录(课后)出示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供学生观察验证的一组对比实验(潮湿与干燥)并已经能够看见结果的材料。4.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解决问题查阅资料:金属生锈的其它原因。三.活动---金属与锈1.对比观察一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指导观察方法:用细砂纸擦铁质部分;比较软硬的办法:刻画,比较刻画后的痕迹深浅。学生观察后汇报,然后讨论:铁锈还是铁吗?2.对比观察多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3.初步得出研究结论并据此判断其它物质变化的类型引导学生得出:锈是某种金属发生了变化后所产生的新物质。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将物质的变化尝试按“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分类,并对前一课的物质变化的例子进行又一次的判断和分类——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例如:蜡烛熔化、热胀冷缩、水的三态变化、剪开布料、木头做成家具、食盐的溶解等都属于形态上的变化(即物理变化);金属生锈、和水泥、泥土烧成砖都会产生新物质(即化学变化)。4.初步了解防锈的方法让学生先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找到原因后“对症”献策,再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的有关资料。5.师补充介绍纳米技术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1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略等于四十五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1厘米=10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后来相继问世的有纳米半导体薄膜,纳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四.课后作业搜集相关防锈的办法,完成单元评价页P69的建议。教学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年级科学下册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 湘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