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9)课第(1)课时课题9、三袋麦子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通过逐步的指导,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度备课一、板题示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9课《三袋麦子》(板书)请看目标。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1、生练读。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12、指名读。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做笔记)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并在课本上做笔记(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1、生自学,师巡视。2、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虫蛀:指虫咬坏。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3、表演朗读带小猪、小牛、小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五、当堂训练学生朗读课文,并留心本课中的生字生词。十分钟后,教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听写。2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9)课第(2)课时课题9、三袋麦子课型讲授课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3、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通过逐步的指导,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度备课一、复习上一次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二、设疑导入新课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三、先学后教(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可以在旁边划一划、读一读,做出简单的批注。)(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生自学,师巡视。2、师生共同对比。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4(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