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争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基础、期末、考试、平均、厕所、努力、教授、一项、需要、技巧、震动、不声不响、再三请求等。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情感目标:体会童第周“一定要争气”、勤奋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激励自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26课:一定要争气。二、初步感知。1.自读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理解部分生词。3.想一想,课文讲了童第周的几件事?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三、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①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及新词:基础期平均成绩退学耐心钻研发愤努力末瞧不起实验需要②要理解的生词:资助耐心尝试偏僻震动1③指名读每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童第周的几件事?明确:两件事④设问:课文讲了几次“要争气”的事?分别都是在哪几自然段讲的?明确:课文写了两次“要争气”,第一次“要争气”是在课文的1-3自然段讲的;第二次是在4-6自然段讲的。设问:这两次“要争气”,童第周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重第周又是怎样去争气的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这个问题。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最后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童第周“一定要争气”、勤奋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激励自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步骤: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一定要争气》。二、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1.指名读问题。2.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读一读课文,再把自学的情况在组内汇报。3.全班交流(1)总结讨论情况;(2)我们看童第周的第一次争气,也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①指名读,其他同学再次思考:童第周第一次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一定要争气的?说说你的理解。②引导学生从以下的词句中谈自己的理解。A.童第周是在家里很穷,学习跟不上,后经过努力,成绩终于赶上来的情况下,想到一定要2争气的。设问:哪些词语说明童第周的家里很穷?具体谈一谈。你又是怎样理解童组周学习跟不上的呢?画出有关句子进行理解。B.童第周是在学习差,校长让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勉强让他试读后,经过努力,成绩终于赶上来的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设问:“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C.童第周是在开始学习差,但经过半年的努力,克服困难,学习成绩都不错的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设问:童第周是怎样努力学习,也就是说怎样争气的?明确:“发愤、天没亮读外语、夜里看书、半年努力”③小结:看来,童第周在自己家里穷,文化基础差的情况下,通过发愤学习,终于把成绩赶上来了,确实为自己争了气。④此时的童第周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童第周心里想的话。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⑤设问:童第周第一次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一定要争气的?⑥指导感情朗读。三、学习4-6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再次思考:童第周第二次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一定要争气的?2.留学在外的童第周为什么被人瞧不起?此时童第周心里想些什么呢?明确: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3.小结:童第周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刻苦钻研,终于获得了成功,为中国人争了气。4.设问:童第周第二次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一定要争气的?5.指导感情朗读。6.童第周两次成功后,想到的话,不同的词用红笔写。理解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读一读这两段话。(2)找一找这两段话哪些词写得一样,哪些不一样?(3)议一议,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争气”的含义是共同的,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自信心;三是要肯努力。第二次争气要比第一次更深一步。37.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2、3题2.预习《不懂就要问》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教师在教案中对本课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