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东北三省四市(长、哈、沈、大)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3-47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面条起源于中国汉代,历史悠久。从上世纪50年代起,重庆云阳人开始大规模利用机器加工鲜面条。目前,云阳鲜面条在中国鲜面市场占有率已达70%,在中国鲜面条加工经营者中,75%以上都是重庆云阳人,他们已遍布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据此完成1~2题。1.云阳鲜面条在中国市场能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质量优D.品种多2.云阳鲜面条加工业已遍布全国多个大中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原料B.市场C.交通D.劳动力图1所示区域被称为“冰与火交融”的国家,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较差,除马铃薯外,蔬菜种植全年依靠温室生产,但其市场上销售的黄瓜、西红柿70%是产自国内。据此完成3~4题。3.该国蔬菜生产冬半年与夏半年相比,需要增加的生产设备是A.人工光源B.取暖设施C防风装置D.加湿设备4.该国马铃薯比欧洲西部同纬度地区更早上市,可能是因为该国A.地势较低B.暖流流经C.水源充足D.地热丰富2018年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对图中A地附近海区进行了重点考察,为世界气象组织提供了“极地预报年”的大气观测数据。图2示意某日17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5~7题。5.据图判断M地的气压值最可能为A.1010B.1018C.1023D.10286.依据图示气压分布判断该日最接近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7.此时,A地的风向为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不引起土壤严重积盐且不危害农作物生长的最小地下水埋藏深度。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新疆干旱的平原地区先后修筑大中小型水库有500多座,但很多水库在建成之后,在水库大坝下游地区,出现了地表土壤积盐现象,导致土地被迫弃耕。据此完成8~9题。8.推断该地区水库下游出现地表积盐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地形平坦C.砂质土壤D.库区水位高9.为了解决该地区水库下游地表土壤积盐问题,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大力植树造林B.改良砂质土壤C.拆除部分水库D.降低地下水临界深度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地貌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主要有峰林、孤峰、地下溶洞等地貌形态。施秉喀斯特地貌区位于贵州省东部的施秉县北部,该区域内没有大型的溶洞,地下喀斯特地貌也不发育,仅在陡崖上分布有一些岩屋和直径小于1米的溶蚀小洞。该区域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4%。图3为施秉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推测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11.导致该地区地下喀斯特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好B.表层土壤浅薄C.岩层可溶性弱D.森林覆盖率高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香山乡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近180毫米,年平均大风天气在8~46天,植被覆盖率不足20%,当地砂石中含有大量硒、锌、钙等微量矿物元素。该地采用的压砂栽培技术是在荒山斜缓坡上铺垫10~15厘米厚的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