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纲要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点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2.提出: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3.内容4.评价[思维导图]三民主义的含义及其关系史料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解读史料反映了在中国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史论孙中山为什么能够在中国首倡三民主义?(1)时代呼唤革命理论。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提出许多不同的救国方案,均以失败告终。创建革命的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2)孙中山选择了革命道路。早年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放弃改良幻想,走上革命道路,开始了创建革命理论的实践活动。1.(2013·安徽高考)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1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社会问题即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材料强调民生主义的目标是“谋人民全体之福利”。2.(2011·重庆高考)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强调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吻合。B、D两项体现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C项反映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容。故选择A项。3.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答案D解析“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说明是合理分配和利益共享,D项符合题意。4.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马上推翻”可知体现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5.“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④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平均地权”主张由国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注重缩小贫富差距,①②③均正确。三民主义并未彻底实现“耕者有其田”,④错误,故选A项。考点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多次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3.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