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福建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人民版通史概览历史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1949~1976年)(1)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2)从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探索主要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1(3)1966年,“文革”的内乱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和挫折,成功与失误并存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1978年至今)(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2)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3)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专题线索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三次转变及其原因、核心内容、结果时间转变原因核心内容结果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从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1)照搬苏联模式(2)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3)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了外国经验,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横向链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之处项目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和使用权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后果不同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例1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最重大、最深刻的变化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每5年机器和工具平均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时间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A.国民政府的倡导B.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C.在“爱用国货”思想的影响下,农民自觉抵制进口农机具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减少了农机具的进口数量3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农机具在进口的各种机器和工具中所占比值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因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体现的数量增长的主旨;1912~1916年和1917~1921年这两个时间段中,农机具进口呈上升趋势,但此时国民政府还没成立,故A项错误。形成材料反映的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