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福建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7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人民版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2.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点拨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带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有浓厚的封建性,属于官办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3.“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点拨“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4.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洋务企业。(×)点拨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点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6.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点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7.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优势。(√)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点拨一战期间,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是欧洲列强,而美国、日本都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9.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列强侵华双重性影响中的客观进步性。(√)10.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各地区之间是比较均衡的。(×)点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易错排查矫正练常考易错点不能准确理解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全面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误认为近代化就是经济工业化等1.阅读下表: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时期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迁至城镇做工或1种田人数经营小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1850~1879721549上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D解析B、C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主要讲商品或原料的出口,题目未能体现,排除A项。人口转移到他乡或别的行业,表明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2.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B.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C.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D.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的压榨答案B解析近代工业结构呈现轻工业相对发达、重工业相对落后的畸形发展格局,故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远远高于生产资料工业产值,故选B。3.有人评价张謇: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为了这个梦想,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称张謇为“英雄”的主要依据是()A.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提出“实业救国”兴办实业C.提出“教育救国”大搞教育D.为挽救民族危机放弃仕途答案A解析易错选B项,对近代化的内涵理解不到位是主要错因。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晚清状元张謇毅然放弃仕途,兴办实业,提倡“实业救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被称为“英雄”,A项符合题意。4.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2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易错选D项,不依据材料信息而是照搬所学是主要错因。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是“1913年”,当时宣统帝已经退位。而该知识分子使用清帝制纪年、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竞袭洋夷之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据此可排除B、D两项;材料内容中提供的人们拜年穿着的变化,说明当时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故C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