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考纲要求]1.新民主主义革命。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考点一国共由合作到对抗一、国民大革命1.国共合作[概念阐释]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2.北伐战争3.国民革命失败二、国共的十年对峙1.武装起义2.土地革命3.根据地建设[图示图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1史料一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解读史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不成熟。史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读史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史料三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摘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解读史料反映了当时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仍坚持以城市武装暴动为中心,反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史料四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2月8日)解读史料表明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史论1“左”倾与右倾(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等。(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2(3)关系: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史论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1.(2013·广东高考)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曾经遭受过一些挫折,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某些中共领导人犯了“左”倾或右倾错误。材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而实际上民族资产阶级属于应该团结的革命力量之一。B、D两项是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排除;C项是右倾错误的表现,排除。2.(2012·广东高考)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招贴画中的有效信息。画中含有“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农工兵商学大联合”“民众的力量”“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符合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时代特点,故答案为D项。33.(2011·广东高考)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